查看原文
其他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卜浪鼓

郝妙海 太原道 2020-10-10

卜浪鼓,一种很古老的婴幼儿玩具。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老莱子的,就穿上彩色衣服,手摇卜浪鼓逗自己的父亲玩呢。

它的主体部分似一面小鼓,直径约二寸左右,厚约一寸左右,下方安有一长约三寸的圆棒形手柄。木制的鼓帮上贴有彩纸,且左右鼓帮中间都固定一截短线绳,绳端栓一个木制或玻璃制的小珠。当扭动手柄时,小珠由于惯性和受线绳牵扯而来回摆动并敲击鼓面,就会发出“卜浪”、“卜浪”的声音。由于造型奇妙,鼓音清脆,很能引起婴幼儿的好奇。而在玩耍的同时,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。稍大点的孩子,则可用双手掌搓动手柄,这样卜浪鼓转动更快,鼓点也更频更响。




与卜浪鼓相类似的玩具,当年还有一个叫“响花儿”的。它是用薄铁皮做成的一个核桃大小的球状体,同样带一个手柄。球体上有镂空的孔眼,球体外侧涂有图案,内装几粒小珠。当摇动或扭动手柄时,小珠在球内撞击铁皮,发出“哗啦啦”“哗啦啦”的响声,还能从孔眼中看到小珠的滚动,适宜刚刚会坐会爬的孩子玩耍。

以上两种玩具,均有货郎担绕街出售,是农家人舍得给孩子们买来玩的少数玩具之一。而那个货郎一边挑担行走,一边手中摇着召唤顾客的,也是一支“卜浪鼓”,不过个头要大许多。具体是哪个借鉴了哪个就不清楚了。

“卜浪鼓”,有些书籍中写作“拨浪鼓”,在我们旧太原县地区叫作“bu lai”鼓,近似“不来”的音。而在这一地区,又有些“摇”或“摆”的动作,也叫“不来”。如“摇头”就叫“不来的老”。因而,“不来鼓”也可理解为摇摆鼓。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更多作品: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捉俘虏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挑眉毛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跑蛋圈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过家家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放风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打圐圙

家在太原 | 四拗村——武家庄

晋方言 | 杂七杂八说“圪榄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吹响儿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吹响儿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猜!猜!猜!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卖狗儿

郝妙海:晋源儿时游戏和泥泥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叠纸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跌碌碡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水漂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打“咕子鸣”

郝妙海:晋源的猜“歇话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找朋友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跳绳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拍皮球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狼撵羊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一背背、两背背

郝妙海:晋祠水乡田,插秧好时节

郝妙海:五月杏儿熟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做水枪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捻转儿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丢“圪簇簇”

郝妙海:晋源娃娃学“本事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打弹弓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推箍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扭鸣鸣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丢色儿”

郝妙海:儿时游戏打手背和拍手掌

郝妙海:晋源儿时的几种玩具

郝妙海:晋源儿时的草戏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瞎子逮拐子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东凉凉,西凉凉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荡秋千

郝妙海:从乾隆年间《鱼鳞册》解读晋源吴家堡村史

郝妙海:几张特殊的老照片

郝妙海:绝迹的儿时游戏钓“河西”

郝妙海:女孩们喜欢的儿时游戏跳“窟联联”

郝妙海:讲究团结互助的儿时游戏“齐齐溜”

郝妙海:表达草民诉求的儿童游戏“天下太平”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扳球

郝妙海:晋源的儿童游戏“簪簪簪”

郝妙海:老鹰捉小鸡,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游戏

郝妙海:晋源的儿时游戏“丁悠儿”

郝妙海:晋源话里的“藏门门”

郝妙海:晋阳湖赞

郝妙海:通往晋祠的那条“汽道”

大年初一烧懒香

晋源的隔年捞饭

过年说说天地爷

晋源的“年气气”

记忆中的“忙年歌”,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

太原童谣:雁儿雁儿排溜溜

晋源的土地爷洞洞

郝妙海:远去的水西关

郝妙海:太原的苇

郝妙海:社家鼓,太原锣鼓的根

郝妙海:“拉锯、扯据”,温暖的儿时回忆

郝妙海:乡村事筵,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

郝妙海:从《太原县志》看村庄兴衰

郝妙海:“毛鬼神”是个什么鬼?

郝妙海: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

郝妙海:夏日虫戏,太原的乡村故事

郝妙海: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“圪”字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